臉部側方解剖保留了一些表層結構,同時暴露了顳下窩內的解剖結構。顏面靜脈和顏面動脈被保留下來,但已從任何表層筋膜或臉部表情肌上分離,並橫跨下顎骨體和頰肌。下顎骨升支和顴弓的大部分已被切除,以展示部分顳下窩解剖結構,包括下牙槽動脈和神經以及舌神經(位於內側翼突上)、後顳深動脈(位於外側翼突上)以及下顎髁與關節盂的連接。可以看到頸外動脈的末端,以及上顎動脈的第一部分和顳淺動脈。
在顳下區域後方,可以看到顏面神經 (CN VII) 毗鄰二腹肌後腹。二腹肌後腹角度較淺,遮蔽了已從頸鞘分離的頸內、頸外動脈和頸內靜脈(與迷走神經 [CN X] 並排)。在下顎角處,沿著下顎體的下緣,舌下神經 (CN XII) 緊鄰二腹肌中央腱和頸外動脈。在前方,顏面動脈融入下頷下腺,然後上升穿過下顎體,在那裡可以觀察到舌動脈和二腹肌前腹。一組淺層靜脈向下下降到頸部,作為推定的頸外靜脈(儘管由於切除了下顎後靜脈和胸鎖乳突肌而移位,但它太靠後,不能成為頸前靜脈)。
在標本的頸部區域,舌骨位於下頷下腺的深層,並接收舌骨下肌,肌位於堅固的甲狀腺的淺表。在下方解剖的切面,還可以觀察到下方的喉部。在頸動脈鞘結構後方,頸叢發出的放射狀皮支位於斜角肌上;在標本下緣附近,臂神經叢的上根部保留在暴露的頸內靜脈附近。
產品介紹
PRODUCT
醫學教育模型
3D解剖模型

醫學教育模型
3D解剖模型
MP1111
頭頸部矢狀切面及顳下窩及頸動脈鞘解剖
MP111 Sagittal Section of Head and Neck with Infratemporal Fossa and Carotid Sheath Dissection
此3D模型提供了顱腔(不含腦)的透視圖以及包含頸部解剖結構的側位解剖圖,與H 11和H 12頭頸部標本相輔相成。
在正中矢狀切面上,切除腦組織(並向下反射延髓),可以完整地看到顱腔內壁的硬腦膜,包括從橫竇延伸至蝶骨床突附著處的小腦幕。可以看到一系列腦神經穿過硬腦膜,包括視神經(CN II)、動眼神經(CN III)、三叉神經(CN V)、展神經(CN VI)以及顏面神經(CN VII)和前庭耳蝸神經(CN VIII)。可以在鞍區內的橫切面上看到腦下垂體,可以看到左側椎動脈在顱後窩內上升。
- 數量
-
Sagittal Section of Head and Neck with Infratemporal Fossa and Carotid Sheath Dissection
MP1111
頭頸部矢狀切面及顳下窩及頸動脈鞘解剖
MP1111
頭頸部矢狀切面及顳下窩及頸動脈鞘解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