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學教育模型

3D解剖模型

MP1121
心包腔

MP1121 Pericardial space
此標本已移除心臟本身,以顯示壁層腹膜的反射以及心臟相對於其他結構(包括膈肌(膈面)和肺臟(左右肺表面))的方向。心包膜是包覆心臟的多層纖維漿液性囊,與心臟本身的漿液性髒層心包膜(心外膜)連續。在正常解剖位置,壁層心包的邊界也是中縱隔的邊界(我們稱之為鄰接)。壁層腹膜的內表面已被偽色處理,以幫助識別通常位於中縱隔這些部位的心臟區域。

數量
心臟底部大致呈長方形,向上和向後突出(位於肺門前方)。在模型上,它可以被視為心臟壓痕留下的最後面的表面。它由左心房(粉紅色)(以及較小程度的右心房[藍綠色])和大血管進出心臟的近端(紅色和藍色)組成。這也是心臟的「固定」區域,透過大血管的起源固定心臟,臟層和壁層漿液性心包在此反射和連續。橫心包竇(與某些心臟外科手術有臨床相關性)可見於肺動脈(紅色)和上腔靜脈、肺動脈幹和升主動脈的底部之間。在肺靜脈下方,由左心房和左心室形成的凹陷區域稱為斜心包竇。

從底部,心臟向前、向下投射到胸腔的左側。最下方和外側的點是心尖。心尖由左心室的下外側部分(黃色)形成,通常位於鎖骨中線左側第五肋間隙。

在縱膈內,心臟位於膈肌表面上,主要由左心室組成(較少部分由右心室 [淺綠色] 組成)。這是心臟的最下部,由冠狀竇與底部(後表面)隔開。它從心臟底部延伸到心尖。在模型上,它是下腔靜脈口正前方下方的區域。
肺表面是心臟寬而凸出的左右兩側。左肺表面反映到左肺,主要由左心室組成。右肺表面反映在右肺,由右心房組成。
心臟還有一個前表面,主要由右心室組成,右側有右心房,左側有左心室。在這個模型中,這個表面無法被看到,因為它已經被解剖到前表面深處。可以看到反射到兩側的心包部分在反射之前會部分覆蓋前表面。

大血管
主動脈將含氧血液從心臟輸送到體循環。它始於升主動脈,起源於心臟左心室底部的主動脈口。左冠狀動脈和右冠狀動脈分別從左主動脈竇和右主動脈竇分支到主動脈口上方,為心肌本身供血。血管向上移動到第二右肋軟骨水平,即胸骨角,然後被稱為主動脈弓。當主動脈弓向下移動到 T4 椎體水平時,它就變成了降主動脈或胸主動脈。它向下延伸到 T12 水平並為大部分胸腔供血。
上腔靜脈是一條大靜脈,主要由左右頭臂靜脈匯合而成。它透過 SVC 口直接流入右心房,攜帶上半身相當一部分脫氧血。
下腔靜脈是另一條大靜脈,它排出下半身的大部分脫氧血,整個軀幹的許多支流匯聚到下腔靜脈。它透過 IVC 口直接流入右心房。

肺血管肺動脈
幹起源於心臟的右心室。它分叉形成左肺動脈和右肺動脈,位於中線左側,略低於 T4/5 椎體水平和主動脈弓。這些靜脈將缺氧血液輸送到肺部,從肺門進入肺根部。
肺靜脈共有四條。左右兩側各有一條上肺靜脈和一條下肺靜脈。它們將含氧血液從肺部輸送到肺門,經過肺根部,到達左心房。

橫竇和斜心包竇
橫竇可以說是壁層心包膜和臟層心包膜的共同點。它位於主動脈和肺動脈幹下方,呈現隧道狀。
與隧道狀的橫竇相比,斜心包竇更像是海灣。兩種類型的心包也在這裡相遇,它位於肺靜脈之間。
Pericardial space
MP1121
心包腔